膠印故障隨時都有可能發(fā)生。如何排除膠印故障,已經成為實際印刷生產中一個很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筆者結合實際生產經驗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,并通過排除墨杠故障實例加以介紹,希望能夠給同行帶來些許啟發(fā)。
通常,排除膠印故障的步驟與方法是:觀察、思考、判斷、排除。首先要全面、準確,深入地了解故障發(fā)生的時間、位置及表現(xiàn)形式,然后再認真分析故障是由哪方面原因造成的,明晰故障原因后,再尋找解除故障的方法,排除故障。
墨杠是膠印生產中較難解決的一類故障,操作者大多感覺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,并且其產生的原因較多,所以,對墨杠故障的鑒定不但要靈活運用觀察、思考、判斷,還需要有較高的技術功底和操作技巧。比如,拿到有問題的印品,首先要觀察墨杠的特征,如粗細、數(shù)量、位置和墨杠之間的距離等,然后根據特征去分析產生的原因,從而進行正確判斷。下面根據生產實踐,簡單介紹常見墨杠的特征及其排除方法。
等間距寬墨杠
這種故障特征是墨杠間距等于齒輪節(jié)間距,多是由于滾筒齒輪磨損嚴重造成的。齒輪磨尖,側隙擴大,就會嚙合不準,產生顫動現(xiàn)象,導致相接觸的滾筒表面發(fā)生摩擦滑動而形成墨杠。其排除方法如下:
①更換新齒輪;
②如果條件許可,可以適當縮小中心距,將齒輪嚙合得更緊一些,使側隙達到0.10mm左右,但要避免頂齒事故發(fā)生;
③改墊軟包襯,并合理調整印版滾筒與橡皮滾筒之間的壓力:壓縮量不超過0.10~0.15mm;橡皮滾筒與壓印滾筒之間的壓力:壓縮量不超過0.15~0.20mm。
在叼口處有幾條等間距寬墨杠
膠印機使用一段時間以后,滾筒軸頭和軸套會不可避免地磨損,叼口受壓后立即產生離讓,引起滑動摩擦產生墨杠,磨損嚴重時甚至會產生叼口重影。其排除方法如下:
①更換新軸套;
②橡皮布內墊襯紙時,叼口處墊成梯形,以減少叼口合壓時產生的撞擊力。
固定區(qū)域的墨杠
這種故障是由于印版滾筒和橡皮滾筒之間的壓力過大,橡皮布在擠壓作用下產生較大的摩擦滑動,從而造成網點變形而形成墨杠,如何鑒別這兩個滾筒之間的壓力是否過大,明顯的特征是合壓時發(fā)出“砰砰”的響聲,而且一般在印刷至5000張以后,印版表面會發(fā)亮。其排除方法如下:
①印版和橡皮布的襯墊應當數(shù)據化,印版襯墊厚度要掌握在標準值的±0.02mm內,橡皮布襯墊厚度應使壓力盡量達到理想壓力,即印版滾筒與橡皮滾筒之間的壓力,其壓縮量不超過0.10~0.15mm;橡皮滾筒與壓印滾筒之間的壓力,其壓縮量不超過0.15~0.20mm;
②如果按照上述數(shù)據進行墊襯時感到壓力還不夠,不要盲目地往橡皮布內增加襯墊,應當檢查滾筒的中心距有無變動。檢查中心距的簡單辦法是,先用熔斷絲在滾枕上軋出一個數(shù)值,若兩頭相差0.03mm以上,說明中心距變動了,應進行復測,然后校正到標準數(shù)值,使兩頭保持一致;
③若固定區(qū)域的墨杠只有一條時,應盡早檢查齒隙中是否嵌進硬物。另外,每周做一次定期的清潔保養(yǎng)工作,檢查和清理齒輪,這些措施都是很必要的。
不固定墨杠
這種故障是由于著墨輥對版面的壓力過大,導致整個墨輥碰到印版的叼口邊緣產生滑動跳躍現(xiàn)象,從而在版面的其他部分形成不固定的墨杠,多數(shù)情況下,墨杠會忽輕忽重,并有可能移動位置。其排除方法如下:
①將4根著墨輥落下,使其壓杠寬度依前后次序分別達到6mm、5mm、5mm、4mm,并使兩頭壓杠寬度保持一致;
②調換老化發(fā)光的著墨輥,如果直徑許可,可研磨一次再用;
③注意解決著墨輥的橡膠硬化問題,其硬度越高,對排除墨杠問題越不利,一般應保持肖氏硬度25~30;
④若產生的是單邊墨杠,原因也可能是著墨輥和串墨輥之間的壓力過大而引起的,這時要先校正著墨輥與串墨輥之間的壓力,然后再檢查其版面上的壓力,循序漸進地進行調整。
版權:洛陽三甲印刷有限公司 地址:洛陽市西工區(qū)漢宮路下溝工業(yè)園區(qū) 網址:m.xmypacking.com 豫ICP備13005476號-1
聯(lián)系電話:13803882998 15539719929 13523608608 0379-64517969 0379-64550969 聯(lián)系人:張先生
郵箱:LnLyzhz@163.com QQ:2966209041 3375189297 1937598122 郵編:471000
技術支持:百事通 站點地圖 豫公網安備41030303000692號